Internet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丨牢记心中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同学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警惕种种“网络陷阱“!
“网络陷阱”有几种,如何破解?
如何避免遭遇网络陷阱,防止网络诈骗?
01
“网络陷阱”有几种,如何破解?
01
病毒陷阱
The first part
电脑病毒是一种经过恶意设计,能隐蔽运行和自我复制、具有破坏力和不良表现欲的计算机软件。它们在用户不注意的时候侵入计算机系统,破坏用户文件,窃取用户隐私,强迫用户浏览不良站点。
同时在听觉、视觉和神经系统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损伤,但阅读成绩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处于困难状态。
/////
02
感情陷阱
The second part
不少人热衷于去聊天室找异性聊天,沉迷于精神恋爱之中,这不仅耗时劳神,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人想把网上恋情向现实生活中扩展,则大多不能如意。有心理变态者专门扮作异性去谈情说爱,还有人通过网络搞爱情骗局,险象环生。
/////
03
金钱陷阱
The last part
一是网络传销。交钱入会,靠发展下线赚钱,上线赚下线、下下线的钱;与传统传销相比,网络扩散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二是网上竞拍。此种骗术主要是找“托儿”或者自己哄抬拍品价格,以诱人上当,高价将拍品买走。
三是邮件行骗。被骗者收到“幸运邮件”,如果你真信了骗子的胡诌,把钱寄了出去,那么你等到的将是无休止的后悔。
/////
02
如何避免遭遇网络陷阱,防止网络诈骗?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一些网站或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不择手段,套取网民的个人资料,甚至是银行账号、密码,达到个人目的。
(1)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上中奖之类的信息;
(2)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上来历不明的测试个人情商、智商、交友之类的测试软件;
(3)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在网上注册;
(4)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公布的快速致富的窍门。
(5)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发送至手机的链接和文件;不要见Wi-Fi就连,见码就刷。
(6)到权威网站下载手机应用软件,并在安装时谨慎选择相关权限;不要尝试破解自己的手机。
下面来看一些案例吧:
案例一:网购退款理赔诈骗
小美在某网站“618”购物节血拼了不少宝贝,付款后不久接到了自称是“电商客服”的电话:“亲,非常抱歉通知您,XX美容美白仪库存不足。稍后我们将向您发送一条退款短信,同时赔偿80元现金红包。请点击短信链接申请退款。”
套路解析: 诈骗分子通常以快递丢失、商品质检不过关、货物库存不足等为由,假冒客服致电或向用户发送虚假短信,诱导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盗取卡内资金,或诱导受害者向指定账号转账实施诈骗。
提醒:网络商家售后退货退款均有正规流程。凡遇到对方主动要求退款、赔偿、转账等情形,一定要与正规网站客服联系确认。
案例二:网络刷单返利
暑假了,大一的小张打算兼职赚点生活费。正巧他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兼职广告“足不出户,月入过万,兼职刷单,轻松拿佣金。一部手机日赚200-800元。零门槛、零投资的工作机会就在眼前。诚意请加友好,非诚勿扰……”
联系对方后,小张通过对方发送的购物链接下单付款不久后就收到了返款和35元的佣金,接着又做了3单赚了160元。尝到甜头的小张又在对方的指导下做了一单大额任务,垫付1万元。但这次对方称按照刷单规则要再做一笔2万元的任务才能结单,否则系统会冻结之前的垫付资金。小张有些迟疑,但又不得不垫付了2万元。当小张再次催促时,发现对方已将他拉黑。
套路解析:骗子通常在刚开始的几单会按约定返还小额佣金,随后发布大额刷单任务以此让受害者垫付较大金额。当受害者察觉异常时,骗子又借口任务没完成拒绝退款,或以系统冻结资金需付解冻费为由让受害人继续付款,以此达到诈骗目的。
提醒: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切记任何需要缴纳费用、垫付资金的网络刷单都可能是诈骗。
案例三:售卖个人银行账户
刚上大三的小陈在寻找兼职工作时发现有份不错的招聘广告“招募大学生兼职办卡,300元收购新办银行卡,每人一天可办3张……”小陈随即联系发布人,对方称收购的银行卡仅用于网店刷单和直播刷礼物,无其他非法用途。于是小陈按照对方要求办理了银行借记卡和Ukey后一并出售给对方,如约收到300块钱。过了几天,小陈突然接到公安局电话,说自己名下的银行账户涉嫌诈电信诈骗,这才后悔贪小失大。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发布高薪的兼职信息诱导在校大学生办理银行账户和手机卡,随后利用非法获取的银行卡、身份证和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进行洗钱、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提醒:买卖银行卡是违法犯罪行为!切勿非法出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和手机号。凡公安机关认定的非法出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的单位和个人,银行依法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且不得开立新户等措施。
案例四:网络交友诈骗
一、 刘某在百合网上认识嫌疑人,添加嫌疑人微信进行聊天,后嫌疑人以开店、给家人送礼物等多种理由让其转账,刘某先后向嫌疑人转账49680元,嫌疑人称9日来青岛与刘某见面,刘某未见到嫌疑人且对方电话关机。发现被骗。
二、 刘某通过游戏王者荣耀认识嫌疑人,并添加嫌疑人微信,随后嫌疑人以自己外出需要路费为由要求转账,刘某通过微信向嫌疑人微信转账30余笔,共计16900元,后发现被骗。
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
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
促进网络文明健康。
提倡自主创新,摒弃盗版剽窃,
促进网络应用繁荣。
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
促进网络和谐共处。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
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
促进少年健康成长。
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
促进网络百花齐放。
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原标题:《青春守护计划 | 认识“网络陷阱”,加强自我保护》